(女生部分)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 分: 2
总 学 时:64学时(其中,理论课时:8学时,实践课时:56学时)
适用年级:一年级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把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和学生个体的体育需要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一、课程说明
(一) 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育技能形成的教育过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编写依据: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政策法规,并结合我校目前的体育设施、师资状况和学生体育兴趣以及自然环境等条件,而制定本大纲。
二、课程目标与任务
(一)课程目标: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科学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以及锻炼效果的评价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合作的团队精神,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二)课程任务
1. 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心理水平,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2.使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建立正确的体育观,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团结互助、顽强的进取精神;提高体育的认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三、教学要求
1.体育与健康课开设一学年。在教学过程中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主,同时在锻炼的过程中,掌握一些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必须贯穿在教学始终,同时应注意所授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3.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主线、在教授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授课内容应注重全面性、系统性、趣味性、实效性。
4.理论课内容以体育的功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为主,同时介绍篮球、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锻炼价值与基本规则。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学期
1.理论课
①《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测试》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② 我校体育运动概况及课堂教学常规
③体育的功能、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④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及价值
⑤体育锻炼的原则、特点、内容、方法及增强体质的作用
⑥健康的基本概念及促进方式
2.实践课
(1)短跑
①介绍速度素质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锻炼计划的制定
②跑的专门性练习: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交叉步
③介绍短跑技术(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
④迎面接力跑
⑤介绍接力跑的传接棒方法
= 6 \* GB3 ⑥100米全程跑
(2)中长跑
①介绍耐力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
②介绍中长跑的起跑及途中跑技术
③ “呼吸与极点”以及如何克服”极点”现象
④体力分配
⑤匀速跑
(3)投掷
①力量素质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②实心球掷远(双手背向扔实心球)
③沙包掷准
④原地推铅球
(4)跳跃
①灵敏协调素质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②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
③跳绳
(5)篮球
①准备姿势、基本步法、移动
②传接球、运球、单手肩上投篮
③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④规则简介、教学比赛
(6)身体素质
平板支撑、原地纵跳、三分钟仰卧起坐、1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50米×4往返跑、12分钟跑
第二学期
1.理论课
(1)田径运动常识及比赛规则
(2)运动竞赛的欣赏
(3)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4)体育锻炼与营养、卫生保健知识
(5)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与评价方法
2.实践课
(1)背越式跳高
①简介背越式跳高技术概况
②学习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
③学习过杆技术
④学习弧线助跑技术
⑤学习跑跳结合技术
⑥学习背越式跳高的完整技术
(2)掷标枪
①简介掷标枪运动概况
②标枪握持方法和原地插枪技术练习
③学习原地投枪技术练习
④学习上步投枪技术练习
(3)排球
①准备姿势、基本步法、移动
②正面双手垫球、正面下手发球
③正面双手传球、体侧垫球
④教学比赛(介绍比赛基本规则与方法)
(4)体操
①介绍灵敏素质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锻炼计划的制定
②垫上技巧运动(前滚翻、后滚翻、肩肘倒立、挺身跳、燕式平衡等)
③支撑跳跃(跳山羊)
(5)身体素质
平板支撑、1分钟跳绳、原地纵跳、三分钟仰卧起坐、1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50米×4往返跑、12分钟跑
六、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
周(课)次 |
教学内容 |
身体素质 |
1 |
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测试》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2、我校体育运动概况及课堂教学常规 |
|
2 |
1、跑的专门性练习: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交叉步 2、途中跑技术 |
下肢力量练习 |
3 |
1、起跑技术及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 2、终点跑技术 3、弯道跑技术 |
12分钟跑 |
4 |
1、迎面接力跑 2、介绍接力跑的传接棒方法 3、接力跑技术练习 |
平板支撑 |
5 |
1、“呼吸与极点”以及如何克服”极点”现象 2、中长跑的起跑及途中跑技术 3、体力分配 4、变速跑 |
腰腹肌力量练习 |
6 |
双手背向扔实心球 |
上肢力量练习 |
7 |
沙包掷准 |
12分钟跑 |
8 |
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 |
柔韧练习 |
9 |
跳绳(单人、2-3人、集体跳绳) |
50米×4往返跑 |
10 |
1、体育的功能、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2、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及价值 3体育锻炼的原则、特点、内容、方法及增强体质的作用 4、健康的基本概念及促进方式
|
|
11 |
1、熟悉球性、控制球练习 2、篮球基本姿势和移动技术 3、学习原地运球技术(高运球、低运球) 4、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
12分钟跑 |
12 |
1、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 2、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3、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
1分钟跳绳 |
13 |
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 |
折返跑 |
14 |
原地侧向推铅球 |
12分钟跑 |
15 |
1分钟跳绳、100米测试 |
|
16 |
双手背向扔实心球 |
|
第二学期
周(课)次 |
教学内容 |
身体素质 |
1 |
1、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2、体育锻炼与营养、卫生保健知识 3、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与评价方法 |
|
2 |
1、简介背越式跳高技术概况 2、学习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 3、学习过杆与落地技术 |
12分钟跑 |
3 |
1、学习弧线助跑技术 2、学习跑跳结合技术 |
单足跳、立定三级跳远 |
4 |
学习背越式跳高的完整技术 |
腰腹肌力量练习 |
5 |
1、介绍与跳高相关的场地、裁判法 2、背越式跳高测试 |
三分钟仰卧起坐 |
6 |
1、学习标枪握持方法和原地插枪技术练习 2、原地投枪技术 |
12分钟跑 |
7 |
1、上步投枪技术练习 2、短程助跑投枪技术 |
平板支撑 |
8 |
飞镖 |
下肢力量练习 |
9 |
1、排球准备姿势、移动 2、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
1分钟跳绳 |
10 |
1、正面双手传球 2、正面上手发球 |
12分钟跑 |
11 |
1、介绍排球比赛的基本规则; 2、教学比赛 |
折返跑 |
12 |
1、田径运动常识及比赛规则 2、运动竞赛的欣赏 |
|
13 |
燕式平衡、前滚翻、后滚翻 |
腰腹肌力量练习 |
14 |
肩肘倒立、挺身跳 |
12分钟跑 |
15 |
山羊分腿腾越 |
100米跑 |
16 |
50米×4往返跑 |
|
七、课程考核方式
第一学期
(一)平时成绩(20%)
1、上课出勤(15%)
(1)全勤且无迟到早退者,即得15分;
(2)旷课1次扣5分,病假、事假1次扣2分;迟到或早退(在25分钟之内)1次扣1分,3次迟到或早退以1次旷课记;见习生1次扣1分。
(3)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准参加考试,须重修。
①无故旷课三次以上者。
②缺课(包括事、病假、公假)超过该学期体育课时数三分之一者。
2、“学习态度”评分主要依据(5%):
主要从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情感意志、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情况。
(二)12分钟跑(20%)
12分钟跑(3至4周跑一次,共四次),每次跑完6圈得5分,多跑1圈加1分,少跑1圈扣1分,评分标准如下:
项目/得分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12分钟跑 |
9圈 |
8圈 |
7圈 |
6圈 |
5圈 |
4圈 |
3圈 |
2圈 |
(三)专项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50%)
1、100米跑(20%)
2、双手背向扔实心球(20%)
在投掷线外投掷,每人3次机会,取最远一次的成绩为最终成绩。3次犯规者,可再补掷1次。评分标准如下:
3、1分钟跳绳(10%)
采用双脚跳,每人一次机会,评分标准如下:
(四)理论考核(10%)
笔试,学期末开卷作答,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按照总成绩10%比例折算后为学生的理论成绩实际得分。
(五)加分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奖励5-10分,不同项可累计加分,但体育总分不能超过100分:
①一学期全勤者加5分
②参加校运动会获前三名者加5分;参加省级体育比赛获名次者加5-10分。
第二学期
(一)平时成绩(20%)
1、上课出勤(15%)
(1)全勤且无迟到早退者,即得15分;
(2)旷课1次扣5分,病假、事假1次扣2分;迟到或早退(在25分钟之内)1次扣1分,3次迟到或早退以1次旷课记;见习生1次扣1分。
(3)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准参加考试,须重修。
①无故旷课三次以上者。
②缺课(包括事、病假、公假)超过该学期体育课时数三分之一者。
2、“学习态度”评分主要依据(5%):
主要从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情感意志、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情况。
(二)12分钟跑(20%)
12分钟跑(每月一次,共四次),每次跑完6圈得5分,多跑1圈加1分,少跑1圈扣1分,评分标准如下:
项目/得分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12分钟跑 |
9圈 |
8圈 |
7圈 |
6圈 |
5圈 |
4圈 |
3圈 |
2圈 |
专项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50%)
1、背越式跳高(30%),评分标准如下:
2、50米×4往返跑(20%),评分标准如下:
(四)理论考核(10%)
笔试,学期末开卷作答,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按照总成绩10%比例折算后为学生的理论成绩实际得分。
(五)加分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奖励5-10分,不同项可累计加分,但体育总分不能超过100分:
② 一学期全勤者加5分
②参加校运动会获前三名者加5分;参加省级体育比赛获名次者加5-10分。上一篇:健美操
下一篇:基础体育(男生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