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太极拳
【课程类别】选项课
【课 时】 32 (理论课4学时,实践课占28学时)
【学 分】1
【适用年级】二年级
一、课程简介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传统的中华武术文化中的优秀拳种之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动作轻柔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承。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健身强体、防治疾病,深受人们的喜爱。
太极拳课程是男女生兼收的一项修身养心、内外兼修的拳种课程。本课以24式太极拳套路为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太极拳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 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筋脉、调精神,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缓解身心疲劳,改善人体机能,增强体质十分有益。通过合理的太极拳学习和锻炼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和锻炼习惯。
选择太极拳就是一种人生的修炼,是一种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练习太极拳不仅是要强身健体、攻防格斗,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修身养性。通过太极拳本身内涵或外在的美育特点,加强练拳者美的教育,增强其个性、品德、教养的精神美,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课程任务
1、热爱太极拳运动,积极参与太极拳的学习和锻炼,基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2、熟练掌握24式简化太极拳的基本动作技术,具有独立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能力。 能依据太极拳的特点,科学地锻炼身体,全面增强体质。
3、初步了解太极拳的拳理和文化内涵,通过太极拳锻炼改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能够切身体验太极拳锻炼在身心全面发展方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4、通过太极拳的学习和锻炼,提高体育文化和道德修养。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人际关系和谐,具有寻找他人和集体支持的能力,形成适应社会和生活方式,在太极拳的教学和锻炼过程中,能主动参于,积极与他人合作,具有团队意识。
5、能够科学地锻炼身体,参与教学比赛、表演,制定自我训练计划。
三、教学内容刚要
(一)理论部分
1、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2、太极拳的锻炼价值
3、太极拳锻炼与武德修养
4、太极拳的特点及作用、技术要求、练习步骤及其要点
5、太极拳运动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6、太极拳运动的欣赏。
(二)实践部分
1、基本功和基本动作:
(1)桩功: 松静桩、开和桩、升降桩等。
(2)手型:拳、掌、勾手。
(3)手法:棚、捋、挤、按、抱掌、分掌、推掌、云手、贯拳等 。
(4)步型:弓步、马步、虚步、扑步、歇步、独立步等。
(5)步法:进步、退步、跟步、侧行步、并步、盖步等。
(6)腿法: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蹬脚等。
(7)太极拳运臂练习:分靠式、搂按式、云手式。
2、基本套路: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3、身体素质:
50米、100米、50米×4往返跑、12分钟计时跑、平板支撑、引体向上、俯卧撑、立卧撑起、单双足多级跳、原地纵跳、蛙跳 仰卧起坐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类 别 |
教学内容 |
学时 |
百分比℅ |
理 论 部 分 |
1、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2、太极拳的锻炼价值 3、太极拳锻炼与武德修养 4、太极拳的特点及作用、技术要求、练习步骤及其要点 |
2 |
6.25 |
1、太极拳运动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2、太极拳运动的欣赏。 |
2 |
6.25 |
|
实 践 部 分 |
基本功 |
3 |
|
24式简化太极拳 |
16 |
|
|
太极拳整套动作演练(组织教学比赛) |
4 |
12.5 |
|
身体 素质 |
一般身体素质 |
1 |
3.13 |
专项身体素质 |
2 |
6.25 |
|
考 试 |
24式简化太极拳 |
2 |
6.25 |
合 计 |
32 |
100 |
五、教学进度
周(课)次 |
教学内容 |
身体素质 |
1 |
1、宣布本学期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要求与注意事项及考试等事项; 2、概述太极拳内容的分类情况; |
身体素质恢复性练习 |
2 |
1、学习太极拳静态动作技术:太极桩、太极步; 2、学习太极拳动作技术:起式、野马分鬃; |
上肢力量训练 (平板撑) |
3 |
1、复习太极拳动作技术:起式、野马分鬃; 2、学习太极拳动作技术:白鹤亮翅、搂膝拗步 |
12分钟跑 (耐力训练) |
4 |
1、复习太极拳动作技术:白鹤亮翅、搂膝拗步; 2、学习太极拳动作技术:手挥琵琶、倒卷肱 |
柔韧素质训练 |
5 |
1、复习太极拳动作技术:手挥琵琶、倒卷肱; 2、学习太极拳动作技术:左揽雀尾、右揽雀尾 |
1分钟跳绳 |
6 |
1、复习太极拳动作技术:左揽雀尾、右揽雀尾; 2、学习太极拳动作技术:单鞭、云手 |
腰腹力量训练 |
7 |
1、复习太极拳动作技术:单鞭、云手; 2、学习太极拳动作技术:单鞭、高探马 |
12分钟跑 (耐力训练) |
8 |
1、复习太极拳动作技术:单鞭、高探马; 2、学习太极拳动作技术:右蹬脚、双峰贯耳; |
上肢力量训练 (平板撑) |
9 |
1、复习太极拳动作技术:右蹬脚、双峰贯耳; 2、学习太极拳动作技术: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 |
柔韧素质训练 |
10 |
1、复习太极拳动作技术: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 2、学习太极拳动作技术:右玉女穿梭、左玉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搬拦捶、如封似闭 |
1分钟跳绳 |
11 |
1、复习太极拳动作技术:右玉女穿梭、左玉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搬拦捶、如封似闭; 2、学习太极拳动作技术:十字手、收式 |
12分钟跑 (耐力训练) |
12 |
组织学习太极拳裁判规则(理论知识) |
|
13 |
1、整套动作技术练习 2、分组活动(动作练习) |
下肢力量训练 |
14 |
太极拳整套动作演练(组织教学比赛) |
12分钟跑 (耐力训练) |
15 |
太极拳整套动作演练(组织教学比赛) |
腰腹力量训练 |
16 |
考试---24式简化太极拳 |
六、课程考核方式
(一)平时成绩占20%
1、“上课出勤”评分主要依据:
(1)全勤且无迟到早退者,即得15分;
(2)旷课1次扣5分,病假、事假、迟到或早退1次扣1分;
(3)缺课(含旷课、私假、公假、病假等)累计达总学时1/3 及其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参加重修;
2、“学习态度”评分主要依据(5分):
主要从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练习的投入程度、遵守课堂纪律情况、与教师配合情况及与同学协调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情况。
(二)12分钟跑(20%)
12分钟跑(每月一次,共四次),每次男生跑完7圈得5分,女生跑完6圈得5分,男女生多跑1圈加1分,少跑1圈扣1分。评分标准如下:
(三)专项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50%)
1、考试内容(40%)
二十四式太极拳
(1)考试方法:学生以2--3人一组,一排站立;听音乐进行考试。
(2)评分标准
①91—100分: 姿势正确、动作规范、路线清楚,手、腿、身、步协调配合,精神饱满,节奏分明,套路熟练,动作与音乐较和谐一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②81—90分: 姿势正确、动作规范、路线清楚,手、腿、身、步配合较好,精神较饱满,能比较熟练地完成套路,动作与音乐较和谐一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③71—80分: 姿势基本正确、动作基本规范、路线基本清楚,手、腿、身、步协调不够好,套路不够熟练(遗忘3次以下),动作与音乐一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④61—70分: 姿势不够准确,路线基本清楚,手、腿、身、步协调不够好,套路不够熟练(遗忘5次以下),动作与音乐不和谐一致,超出或不足规定时间。
⑤60分以下: 姿势不够正确,不能独立的完成套路或整套动作遗忘在5次以上,超出或不足规定时间。
注明:1、遗忘是指在太极拳的演练过程中出现停顿。超过5秒视为不能完成套路,在套路演练过程中,每出现一次扣5分。
2、太极拳套路时间:演练套路超出或不足规定时间达1秒至5秒扣2分,达5秒至10秒扣3分,依次类推。
考试方法:测试者仰卧于垫子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另一同伴压住其踝关节,以固定下肢。坐起时两肘触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次。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否则不算完成个数。测试人员发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1分钟内完成次数。
得分 |
次 数 |
100—90 |
56—52 |
85—80 |
49—46 |
78—60 |
44—26 |
50—10 |
24—16 |
(四)、理论(10%)
笔试,学期末开卷作答或写心得体会的方式进行,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按照总成绩10%比例折算后为学生的理论成绩实际得分。
(五)、加分说明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奖励5-10分,不同项可累计加分,但体育总分不能超过100分:
1、一学期全勤者加5分
2、参加校运动会获前三名者加5分;参加省级体育比赛获名次者加5-10分。
【教材与参考书目】
[1]邱慧芬.太极拳运动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
上一篇:瑜珈
下一篇:基础体育(男生部分)